朱爸爸二度中風後情緒變得非常低落,雖然能力恢復得不錯,但日常生活卻依賴太太的照顧,對原本喜歡的事情變得不感興趣,也不想去做,導致兩個人都沒有自己的生活,太太也身心俱疲。
太太希望能夠透過教練管家的自立照顧,讓先生可以做到生活自理,也願意重拾興趣,找回從前那個愛打桌球的朱爸爸。
朱爸爸二度中風後情緒變得非常低落,雖然能力恢復得不錯,但日常生活卻依賴太太的照顧,對原本喜歡的事情變得不感興趣,也不想去做,導致兩個人都沒有自己的生活,太太也身心俱疲。
太太希望能夠透過教練管家的自立照顧,讓先生可以做到生活自理,也願意重拾興趣,找回從前那個愛打桌球的朱爸爸。
手腳力量衰退造成在公車及家中陽台的跌倒事故後,讓家人都擔心起區爸爸往後的生活安全。但爸爸不願意外出,以及自主運動的意願低落,因此希望能夠透過教練管家到家中指導,增加區爸爸行走的安全性、延緩衰退的狀況。
在三個月的指導與練習後,區爸爸不只可以安全上下公車,有了外出的自信心,平時在家也開始自主練習加強手腳力量的運動,生活變得更有品質。
女兒想要幫終於能夠站起來的爸爸,達到行走跟生活自理的心願,所以在第二期的服務中,教練管家為游爸爸規劃了關鍵的訓練,讓游爸爸可以在家裡自由的移動輪椅、幫自己梳洗,也帶著游爸爸走到戶外,享受久違的陽光。
游爸爸中風1年後,因為傳統的照顧方式,導致臥床時間增加,連原本有力的健側都無法抬起,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讓女兒很擔心「爸爸的求生意志就要消失了」,在女兒鍥而不捨地努力下,終於找到教練管家的自立照顧服務。
教練管家自立照顧後,不僅達到原本照顧計畫目標設定的三個月後能夠自己坐穩一段時間、能夠自己從輪椅上站起來,更被女兒形容像是「大躍進」,開始學習用四腳拐站立了。
阿嬤因為跌倒骨折臥床,加上已經高齡89歲,手術後行走皆需要使用ㄇ字型助行器,以及需要穿著背架,導致阿嬤行動不便,活動及運動的意願非常低落,另外還有嗆咳及小便控制等身體退化問題,讓家人十分擔憂。
教練管家服務中,除了加強阿嬤上下肢的肌力及口腔運動的訓練,也創造阿嬤喜愛的活動情境,引起阿嬤想要活動的動機,讓阿嬤三個月後可以平穩地爬5層樓的樓梯,開心外出找老朋友敘舊。
家人希望延緩湘金奶奶因失智而逐漸下降的行動及語言能力,但因為奶奶容易對外人排斥及造成情緒不穩,讓家人十分擔憂教練管家進入協助的可行性。
在教練管家自立照顧服務三個月後,奶奶的情緒變得比較平穩,願意接受教練管家的活動引導,因此行走距離也增加了,也讓家人驚喜的發現原來教練管家的活動設計對於奶奶的幫助這麼大。
李媽媽在中風前是活潑外向的人,喜歡與人互動。但因為中風導致行動不方便,出院後多半待在家裡,依靠外籍看護生活。
在教練管家的自立照顧下,三個月後能夠生活自理與外出散步,讓李媽媽重回往日的生活。
許媽媽中風後很想要趕快好起來,但總覺得進步不夠,達不到期望,導致後來意志消沈,經常坐在家中的輪椅上。
教練管家在三個月自立照顧中緩解許媽媽不安的情緒,讓許媽媽能夠堅持接受訓練,一步步地感受到進步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