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爸爸二度中風後情緒變得非常低落,雖然能力恢復得不錯,但日常生活卻依賴太太的照顧,對原本喜歡的事情變得不感興趣,也不想去做,導致兩個人都沒有自己的生活,太太也身心俱疲。
太太希望能夠透過教練管家的自立照顧,讓先生可以做到生活自理,也願意重拾興趣,找回從前那個愛打桌球的朱爸爸。
三個月的自立照顧後,游爸爸從幾乎全癱、無法對話,到能起身、能坐穩、能拉著床欄從輪椅上站起,在第一期服務的最後還主動說出想要自己走去刷牙的願望。女兒想要幫爸爸達成心願,所以在三個月服務後,又持續使用教練管家服務,希望教練管家能夠幫助爸爸開始行走。
雖然游爸爸已經能夠使用健側,完成生活上需要的洗澡、刷牙、站起、轉移位等活動,但是教練管家發現游爸爸在患側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像是左手的活動度不足,以及左腳的支撐力不足。所以需要雙手並用的活動,例如擰毛巾洗臉,或是在室內的移動範圍都會受到限制。如果患側能夠更進步,游爸爸就可以再往前一大步,邁向生活自理了。
教練管家主要針對患側的能力進行訓練,包括左手的手腕旋轉、手掌張握、手臂移動,以及左腳的擺位、關節活動度、肌耐力等訓練,讓游爸爸漸漸增加了擰毛巾、轉門把、自己用輪椅移動、與用四腳拐站立及移動的能力,這些能力組合起來就可以讓游爸爸自己能夠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了。
在第二期的自立照顧後,游爸爸最大的改變就是原本從房間到浴室或客廳都是要依賴其他人幫忙,現在可以自己用手腳操作輪椅,在家裡到處自由移動。再加上左手的訓練,游爸爸早上起床後,就可以全程靠自己的能力,到浴室刷牙洗臉準備吃早餐囉。
教練管家也持續訓練游爸爸使用四腳拐走路的能力,目前已經能夠做到自己跨出患側腳的動作了,當教練管家帶游爸爸外出訓練行走時,游爸爸曬著太陽露出開心、滿足的笑容,努力地練習,相信很快游爸爸就可以使用四腳拐走過公園去買早餐囉。
之前我也嘗試跟外籍看護一人撐著一邊,試著讓爸爸把左腳抬起來,看起來是很簡單的動作,可是不管我怎麼說、怎麼提醒,他就是抬不起來,還有他手部的動作,我之前也是嘗試了好多次,怎麼努力都沒有辦法再進步。
可是教練管家小玉姊居然可以引導我爸爸做到左手、左腳抬起來這些動作,然後還可以讓他自己邁出那一步,讓我覺得小玉姊做的這些訓練方法、還有引導的方式真的是很有幫助,也讓我覺得很驚奇。
爸爸剛中風的時候,我的復健師朋友就跟我說越早開始復健越好,所以還在加護病房時我就幫爸爸做被動關節運動,但是我們那時候還沒有自立照顧的觀念,所以除了復健的時間之外,為了他的安全,很多事情都幫他做,經過一年這樣的照顧方式後,才驚覺爸爸忘記越來越多他原本會做的事情。
如果能在第一個月就接觸到教練管家的自立照顧,讓我們知道如何用安全、有效的方法去照顧,跟引導爸爸做到一些事情,例如怎麼去上廁所,可能他忘記的程度就越少,那他現在應該能做得更好,這是我現在會覺得有點遺憾的事情。
個案一開始做自立照顧的時候,家屬跟長者最擔心的都是安全,在這個過程中教練管家第一個注意的也就是安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再來依照他的能力規劃訓練內容,一步一步地慢慢來,這也是我們的專業,不會說因為個案或家屬想要走路,就不管可不可行就開始訓練走路。
所以當游爸爸說希望可以走去買早餐時,我讓他跟家屬知道會先在室內訓練行走動作,有一定程度後才到戶外,那他也會知道接下來可以做到什麼,覺得有期待、有挑戰,當我判斷他室內行走的能力跟狀態可以的時候,在安全保護下,就讓他嘗試到戶外走走看,這樣也可以激發他想要更進步的動力。
剛要開始練走的時候,游爸爸的患側是完全沒辦法移動,只會直直地伸著,需要靠我們帶領的人幫他把重心往健側移,然後我們的腳推他的患側腳一下,讓他的患側可以往前。這個走路的過程有幾個主要問題-膝蓋無法彎曲、腳無法上抬、無法往前踢腳。
所以我開始規劃讓他膝蓋可以彎曲,腳可以抬高的方法,像是踩腳踏車就結合了這兩個我想要達到的效果,而且游爸爸對踩腳踏車也很有興趣,覺得有點挑戰性,又可以慢慢引導他自己發現如何彎曲、抬高,那應用在走路上,就會知道患側啟動時要做什麼。另外,往前踢腳的部分就用坐姿踢球的方式來練習,應用在走路上就是往前跨的動作。將這些動作組合起來之後就能夠完成正確穩定的行走姿勢了。
朱爸爸二度中風後情緒變得非常低落,雖然能力恢復得不錯,但日常生活卻依賴太太的照顧,對原本喜歡的事情變得不感興趣,也不想去做,導致兩個人都沒有自己的生活,太太也身心俱疲。
太太希望能夠透過教練管家的自立照顧,讓先生可以做到生活自理,也願意重拾興趣,找回從前那個愛打桌球的朱爸爸。
手腳力量衰退造成在公車及家中陽台的跌倒事故後,讓家人都擔心起區爸爸往後的生活安全。但爸爸不願意外出,以及自主運動的意願低落,因此希望能夠透過教練管家到家中指導,增加區爸爸行走的安全性、延緩衰退的狀況。
在三個月的指導與練習後,區爸爸不只可以安全上下公車,有了外出的自信心,平時在家也開始自主練習加強手腳力量的運動,生活變得更有品質。
游爸爸中風1年後,因為傳統的照顧方式,導致臥床時間增加,連原本有力的健側都無法抬起,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讓女兒很擔心「爸爸的求生意志就要消失了」,在女兒鍥而不捨地努力下,終於找到教練管家的自立照顧服務。
教練管家自立照顧後,不僅達到原本照顧計畫目標設定的三個月後能夠自己坐穩一段時間、能夠自己從輪椅上站起來,更被女兒形容像是「大躍進」,開始學習用四腳拐站立了。
阿嬤因為跌倒骨折臥床,加上已經高齡89歲,手術後行走皆需要使用ㄇ字型助行器,以及需要穿著背架,導致阿嬤行動不便,活動及運動的意願非常低落,另外還有嗆咳及小便控制等身體退化問題,讓家人十分擔憂。
教練管家服務中,除了加強阿嬤上下肢的肌力及口腔運動的訓練,也創造阿嬤喜愛的活動情境,引起阿嬤想要活動的動機,讓阿嬤三個月後可以平穩地爬5層樓的樓梯,開心外出找老朋友敘舊。
家人希望延緩湘金奶奶因失智而逐漸下降的行動及語言能力,但因為奶奶容易對外人排斥及造成情緒不穩,讓家人十分擔憂教練管家進入協助的可行性。
在教練管家自立照顧服務三個月後,奶奶的情緒變得比較平穩,願意接受教練管家的活動引導,因此行走距離也增加了,也讓家人驚喜的發現原來教練管家的活動設計對於奶奶的幫助這麼大。
許媽媽中風後很想要趕快好起來,但總覺得進步不夠,達不到期望,導致後來意志消沈,經常坐在家中的輪椅上。
教練管家在三個月自立照顧中緩解許媽媽不安的情緒,讓許媽媽能夠堅持接受訓練,一步步地感受到進步的成果。
李媽媽在中風前是活潑外向的人,喜歡與人互動。但因為中風導致行動不方便,出院後多半待在家裡,依靠外籍看護生活。
在教練管家的自立照顧下,三個月後能夠生活自理與外出散步,讓李媽媽重回往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