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長輩髖關節置換術後照顧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104銀髮銀行專家幫助中心
專家幫助中心
請問長輩髖關節置換術後照顧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術後需注重營養,多攝取蛋白質與富含鐵質及維他命C的食物。也要攝取蔬菜類的食物以防止便秘的情形。術後恢復期間禁止飲用含咖啡因類的飲品,以避免干擾鐵質的吸收而影響造血功能。
手術後短暫時間不能下床如廁,因此要學會使用便盆的方法。使用便盆時應採仰臥、健肢彎曲、足底踏平,健側抬高45度,但患肢需保持伸直外展。
每兩至三小時需要翻身一次,以避免皮膚破損。翻身時,兩腳間要放置三角枕或枕頭,保持兩腿分開的姿勢。若下肢麻木或刺痛需回診告知醫護人員。冰敷可減輕傷口腫脹疼痛,每次使用冰枕時間約20~30分鐘。每次冰敷後需休息一小時,若有皮膚發麻疼痛或皮膚呈現灰白色時應停止冰敷。
一般傷口10至14天癒合良好可拆線,每天以優碘擦拭一次,再以紗布覆蓋。應保持傷口的清潔與乾燥,若傷口有紅腫熱痛的情形,或出現分泌物則需盡速回診告知醫護人員。
以下為髖關節術後三個月內禁止的姿勢,需特別注意:
1.坐或站立時,兩腿不可交叉或翹腳。
2.髖部屈曲不可以超過90度。
3.坐時,膝蓋不可高於髖部,不可坐太低的椅子。
4.側躺時,應於兩腿間放置枕頭,患側不可越過身體中線。
5.不可做跑步及跳躍的動作。
6.避免跌倒。
7.患肢不可向內旋轉。
8.上身不可向前彎曲超過90度。
術後六星期內,應使用雙側拐杖或ㄇ字形助行器。術後六週後只需使用患側拐杖或單角枴助行器,直到術後約三個月(實際時間長度需依醫生指示)。術後應先用擦澡的方式,淋浴需等拆線後,地板應放置止滑墊再使用洗澡椅洗澡比較安全。
復健的目的:術後早期復健運動,可以幫助髖關節周圍組織與肌肉的修復,以及避免髖關節攣縮、肌肉無力的現象,並促進肌肉力量的恢復,好早日恢復獨立行走的能力。復健運動如下:
1.足踝運度:平躺腿伸直,將足部往上翹停留十秒,再將足部往下壓,重複做10至20下。
2.股四頭肌運動:將毛巾捲置於膝下,將膝蓋往下壓、足背往上翹停留十秒,重複10至20下。
3.髖部外展運動:將腿往外伸展停留十秒,再慢慢將腿縮回原位,重複10至20下。
4.直膝抬腿運動:平躺抬高下肢45度,並將足背往上翹持續10秒緩慢放下,重複10至20下。
5.手臂運動:用雙手力量把上半身撐起45度再緩慢放下,重複10至20下。
**重要提醒:以上復健運動需循序漸進、量力而為。
**上樓梯時,健肢先上樓梯、患肢與拐杖再上樓梯。下樓梯時,患肢與拐杖先下樓梯、健肢再下樓梯。
感謝您的耐心閱讀,預祝各位長輩可以早日恢復健康喔~
駐站專家所回覆之內容,不涉及任何醫療診斷及決策,亦不能取代原本之醫療診治,提問人仍須視被照顧者個人身體狀況與家屬或就診醫師進一步討論確認!
若想詢問更多問題,歡迎按下「新增提問」告訴駐站專家您的居家照顧問題~